市場持續波動,但科技股拋售或可創造趁低吸納機會

2020年9月09日 | 作者:趙耀庭, 亞太區(日本除外)環球市場策略師

自上週以來,納指接連暴跌,股市擔憂這或標誌著科技股乃至整個美國股市將由此走上暴跌之路。儘管之前科技股可謂一路高歌猛進,但我預計下行空間有限,不會像漲幅一樣強烈。

新冠病毒疫情過後數碼經濟更趨一體化

首先,重大的全球性衝擊或導致家庭、企業及公共部門的行為發生根本性轉變,從而對生活的各個方面產生深遠的經濟及金融影響。於此情況下,世界許多地區都將於走出疫情後,向更為一體化的數碼經濟全速前進。我認為,該環境有利於顛覆性技術公司取得重大進展,並最終跑贏傳統公司。這意味著,受無可匹敵的壟斷力量帶動,未來科技公司的股本回報率 (ROE) 將更高。

第二,有積極跡象表明新的商業及市場週期已經形成。正如所有新週期的早期階段所見,美元走弱、商品價格靠穩、相對美國國庫券而言企業借貸成本有所下降,股債比上升。

未來幾個月,隨著各國重新開放更大部分的經濟活動,新的商業及市場週期或將進一步顯現,但預期新商業及市場週期將成為史上最長週期,GDP波幅將維持極低水平,因此,我認為是次復甦或將持續數年。

第三,各主要央行仍保持極度寬鬆的政策,政策利率已降至下限,資產購買規模大幅擴張。這為金融市場帶來支持,且政策制定者表示將保持寬鬆立場。近期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(FOMC) 的會議紀要顯示,現時的支持政策還將延續一段時間。

寬鬆的貨幣政策加上大規模財政刺激將導致美元持續走弱,這通常利好資產價格,並且意味著美國風險資產應表現良好。此外,聯儲局近期聲明表示,央行或盡力讓通貨膨脹「熾熱運行」,這意味著現金類工具及/或短期政府債券投資者可能難以取得正面實質收益率。 

於此環境下,投資者將另尋收益來源,並繼續偏愛股票而非傳統債券。通脹持續上行將為股票帶來重大威脅,但至少在未來一年,預期通脹壓力不會大幅上升。  

合理回調

最後,我認為是次拋售是一次合理的回調,可削弱保證金賬戶及期權交易者的「動物精神」,避免其趁機哄抬許多高價科技股的價格。傳統估值指標均顯示美國科技股泡沫過多,不論是經週期性調整市盈率、市銷率或是市值佔GDP比率,都嚴重超出歷史平均水平。但只有紙上談兵的投資者才會關注該等指標,因為其太過簡單化。

估值的影響因素包括股本回報率、流動性、資本成本、通脹及GDP波幅以及商業週期的長度。而鑑於現時商業週期長期保持低息低通脹,加上央行不斷注入流動資金,推動科技股股本回報率表現強勁,因此大幅高於歷史估值亦在情理之中。     

隨著市場參與者逐漸消化近期的市場拋售潮,短期之內市場或持續波動。對於一直按兵不動,耐心等待更好的時機以買入美國股票及科技股的長線投資者而言,可以在市場出現重大下跌時考慮建倉。